〈A Zip Man 壓縮人〉
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一九九八年十一月號第167期。
〈血色咖啡〉
初刊於《香港作家》一九九八年五月號,總第115期。
〈香港製造〉
完成於一九九八年六月六日,結集前沒發表。
〈當石頭遇上頭髮〉
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一九九七年十月號,第154期。
〈我到底失去了甚麼〉
.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一九九七年三月號,第147期。英譯本刊於Muse,及載於美國愛荷華大學「國際寫作計劃」網頁;
.選入許子東主編,《香港短篇小説選1996-97》 (香港:三聯,2000年);
.選入許子東主編,「『三城記』小説系列第一輯.香港卷」之《輸水管森林》(上海:上海文藝,2001年);
.選入《香港文學欣賞教材套》小説光碟(香港: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教育研究所,2005)。
〈婚姻勿語〉
完成於一九九八年八月,結集前沒發表。
〈被背叛的小説〉
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一九九八年六月號,第162期。
〈動機與純粹〉
初刊於《青年人雙週報》一九九八年九至十月第5-7期。
〈病了〉
.完成於一九九九年十月,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二○○一年一月第193期;
.選入秀實主編,《坐井觀星--香港作家短小説選》(香港:阿湯圖書,2003);
.選入欽鴻主編,《香港微型小説選》(上海:上海人民,2007)。
〈鼠城故事〉
完成於一九九九年二月,初刊於《文學世紀》二○○○年五月第2期。
〈母與女〉
.完成於二○○○年五月,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二○○一年三月第195期;
.選入陳思和主編,《2001年中國香港最佳文學》(瀋陽:春風文藝,2002);
.選入陶然主編,「香港文學系列」之《傘-〈香港文學〉小説選(1)》(香港:香港文學:2003);
.選入《香港文學精選集》(廣東:花城,2008)。
〈病娃〉
完成於二○○○年十月,初刊於《作家》二○○一年二月第9期,原名為〈都是娃娃惹的禍〉。
〈突然失明〉
.寫於一九九九年十月,獲第二十七屆青年文學獎小説高級組冠軍,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二○○○年六月第186期,原名為〈莫明其妙的失明故事〉。
.選入「香港文學作品2000年年度選」;
.選入《第27屆青年文學獎文集》(香港:獲益,2001年);
.選入許子東主編,《香港短篇小説選2000-2001》(香港:三聯,2004);
.選入劉以鬯主編,《香港小説百年精華》(香港:三聯,2006);
.選入許子東主編,「『三城記』小説系列第三輯.香港卷」之《無愛紀》(上海:上海文藝,2006年1月)。
〈京港一定得〉
完成於二○○一年二月,結集前沒發表。
〈合法偷窺〉
.完成於二○○○年二月,初刊於《明報》世紀版二○○○年二月廿七日;
.選入秀實主編,《未完成的夢:十二位香港小説家誠意之作》(香港:阿湯圖書,2002年)。
〈遊園驚夢〉
完成於二○○○年五月,初刊於《滄浪》二○○一年第20期。
〈麥田捕手〉
以潘靈筆名,原於《新報》以〈黑暗使者〉連載(約於2000-2001年間),結集時經大幅修改。
〈寬容〉
.完成於一九九七年二月,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二○○一年一月第193期;
.選入秀實主編,《坐井觀星--香港作家短小説選》(香港:阿湯圖書,2003);
.選入欽鴻主編,《香港微型小説選》(上海:上海人民,2007)。
〈失落園〉
二○○五年四月完成。英譯本見美國愛荷華大學「國際寫作計劃」網頁,及發表於亞洲文學網上雜誌Cha二○○八年五月號第3期。
〈遊樂場〉
二○○五年四月完成,結集前沒發表。
〈一把童聲消失了〉
初刊於《文學世紀》二○○四年七月號。
〈面孔〉
.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二○○二年二月第206期;
.入選花踪華文文學獎最後決選六篇作品。
〈病辭典〉
初刊於《文學世紀》二○○二年十二月號;簡體版發表於廣州《書城》二○○三年九月號。
〈糞便(一則在醫院中對糞便的思考)〉
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二○○三年十月第226期。
〈鴉咒〉
收於《十個男人有詭異》(香港:101創庫,2004年7月)一書。
〈夢之書〉
初刊於《文學世紀》二○○二年八月號。
〈鐵屋與球場〉
.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二○○四年一月第229期;
.選入陶然主編,「香港文學選集系列」第二輯之《垂楊柳-〈香港文學〉小説選》(香港:香港文學,2005)。
〈週六床上柏拉矇〉
初刊於《號外》二○○四年七月第334期。
〈小蚊子〉
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二○○四年十月第238期。
〈遊戲〉
初刊於《字花》二○○八年四至五月第13期。
〈咬戀〉
初刊於《字花》二○○八年二至三月第12期。
〈距離〉
.初刊於《號外》二○○五年七月號第346期。收於《愛琉璃》(2007)。
.選入也斯、葉輝、鄭政恆主編《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(小説卷)》(香港:新加坡青年書局、明報月刊,2011年11月)。
.二○一七年香港電台「好想藝術」節目改編成短片。
〈波士頓與紅磚屋〉
初刊於《Stadt城市誌》二○○九年十一月第2期。
〈光與影的袂離〉
初刊於《明報》世紀版二○○六年十一月三十日。收於《愛琉璃》(2007)。
〈巴士無窗〉
初刊於Ampost二○○九年二月號。
〈信者與不信者之旅〉
初刊於《字花》二○一○年一月第23期。
〈三點鐘〉
初刊於《百家》二○一○年六月第8期。
〈貧淚人〉
初刊於《明報》二○一○年七月四日。
〈Talk to Her〉
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二○○九年八月第296期。
〈頭頭碰着黑〉
初刊於《百家》二○○九年十二月第5期。
〈無休止縮小〉
初刊於《信報》二○一○年四月二十七日。
〈生命的第一所臨時房子〉
初刊於《小説風》二○○九年十二月第12期。
〈屍體與身體──一個少年醫學生的自畫像〉
初刊於《百家》二○○九年四月第1期。
〈石頭的隱喻〉
初刊於《小説風》2010年12月號。
〈面孔的皺褶〉
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2011年1月「香港作家小説專號」。
〈俄羅斯套娃〉
刪節版初刊於《明報周刊》2012年8月第2285期;全版登《短篇小說》2012年12月第四期。
〈不動人偶〉
初刊於《明報周刊》2013年2月第2311期;《短篇小說》2013年6月第7期。
〈密封,缺口〉[閱讀]
.初刊於《字花》2013年1月第41期。
.選入陳志華編,《聲音與象限--字花十年選小説卷》(香港:水煮魚文化製作,2016)。
.選入潘步釗編,《香港短篇小説選2013-2014》(香港:三聯,2018)。
〈「死魂靈」出版社〉
.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2013年1月「香港作家小説專號」。
.選入陶然編《 審死書 ——《香港文學》小説選 (2012年7月-2014年1月)》。
〈文具自語──塗抹的消失與進化〉
初刊於《香港中學生文藝月刊》2011年2月創刊號。
〈悲喜劇場〉
.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2012年1月「香港作家小説專號」。
.選入黎海華、馮偉才編,《香港短篇小説選2010-2012》(香港:三聯,2015)。
〈分裂的人〉
.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2013年6月號。
.選入陶然、蔡益懷編《回歸20年香港短篇小説展》(香港:香港文學),2017。
〈我城零五〉
藝術中心「《我城》三十周年」委約創作計劃,收於合著《i城志》(香港:藝術中心及kubrick,2005)。
《香港文學》三十週年出版的小說叢書之一。主要為舊作新編,其中,收入沒結集作品三篇:
〈婚姻與獨身──現代彼得潘的原初情結〉
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2014年1月第349期「香港作家小説專號」。
〈兩生花店〉
初刊於廣州《南方人物周刊》2014年10月27日總第410期;《香港文學》2015年1月第361期「香港作家小説專號」。
〈身外物,心上人〉(小小說)
初刊於《城市文藝》2015年4月第76期。
其中部分曾獨立發表,如下:
〈一個作家消失了〉(長篇小説選段)
初刊於《百家》文學雜誌2012年6月號
〈夜行動物〉,誠品書店《現場》2014年2月。(小説〈夜寫者〉一節)
〈給寫作附魔的人〉
初刊於《香港文學》2014年3月第351期。收入《存在之難》。
《寫托邦與消失咒》選段連載
初刊於《字花》2014年5-6、7-8、9-10、11-12月、2015年1-2月第49-53期。
〈洞穴放映會〉(長篇小説選段)
《香港作家》2015年7月號「潘國靈專輯」。
〈從那邊遙寄的放逐者遊記〉
《香港作家》2015年7月號「潘國靈專輯」。
〈沙城前後〉
《香港文學》2015年9月369期「香港,香港」散文大展。
〈一座哭泣的圖書館〉
《大頭菜》2015年10月第二期。
〈失蹤者〉
《香港文學》2016年1月第373期「香港作家小説專號」。
〈回歸紙爐之旅〉
《阡陌》文藝雙月刊第十期,May-June, 2016。
〈悠悠 / 余心〉(標題為編輯所擬,原標題為〈傳記作為情話、毀容與塗抹〉)
《香港作家》2016年5月號。
〈離島上的一座圖書館療養院〉
為藝術計劃【閱讀感染】(Contagious City;倫敦Wellcome Trust、油街實現主辦,邀請潘國靈與藝術家白雙全合作,舉辦日期為2019年3-6月)創作的小說,獨立發表成篇:
〈顛倒與離人〉,原刊《明報》世紀版,2019年3月24日。
〈地下抄寫室〉,原刊《明報》世紀版,2019年3月31日。
〈圖書館運動區〉、〈愛的塵土區〉,原刊《字花》文學雜誌2019年5-6第79期。
〈圖書館幽靈區〉原刊《香港文學》2019年7月第415期。
小說由Gwennaël Gaffric(關首奇)譯成法文,收於Hong Kong published by Jentayu in Sep 2022.
〈油街十二夜〉
參與「在油街寫作」駐場計劃(油街實現、香港文學館主辦)創作的小說,原刊《字花》2017年9-10月第69期。
〈失城二十年〉
應《字花》「重寫本土」邀約,自選一個香港文學作品,原刊《字花》文學雜誌第2018年9-10月第75期。
〈灰爆〉
原刊《香港文學》2018年1月第397期「香港作家小說專號」,曾被譯成英文(宋子江翻譯),見Cha Issue Dec 2017:http://www.asiancha.com/content/view/3009/636/
〈睇住〉
收於《十年.內外》,隨電影《十年》(+Book: Box Set)DVD出版;2016年10月21日。
〈踢腳慧嬰〉
原刊《字花》 2015年9- 10月第57期。
〈2047浮城新人類〉
原刊於《明天日報》2007年7月1日(Artmap應特區回歸十週年出版的「一日完」擬仿報紙;又一山人策劃)。
〈身外物,心上人〉
原刊《城市文藝》2015年4月第76期。
閃小說七則
〈一個自哭、自讀或自冷的地方〉刊於《讀者文摘》2012年9月號;其餘六則刊於《香港文學》2014年6月第354及7月第355期。
〈面之書〉
原刊《香港文學》2017年1月第385期「香港作家小說專號」。
〈記憶修復員〉
原刊《香港文學》2016年7月第379期「香港作家小說專號」。
〈兩生花店〉
初刊於《南方人物周刊》2014年10月27日37期,及《香港文學》 2015年1月第361期「香港作家小說專號」。
〈婚姻與獨身──現代彼得潘的原初情結〉
原刊《香港文學》2014年1月第349期「香港作家小說專號」。
〈在街上跳最後一場離別舞〉
原刊《字花》2020年9-10月第87期。
〈一個走繩人的傳說〉,《方圓》二○二二年秋季號總第十四期。Translated in English by Andrea Lingenfelter.
〈役年.疫年——窗外.窗內〉,收於《孤絕之島:後疫情時代的我們》(台北:木馬文化,2021年)。
〈鏡子中無限無限⋯⋯的我〉,《Esquire》2016年3月號。
中篇小說〈快樂到死〉。以潘靈筆名,於《新報》連載(約於2001上半年間)。
中篇小說〈幻聽的人〉。以潘靈筆名,於《新報》連載(約於2001下半年間)。